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如期而至。
“维权”,一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题,在求职渠道和方法越发多样的当下,不少人在求职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多“维权”考验。作为求职者,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山东前程似锦今天给大家梳理要点。
1、在应聘公司或企业的岗位前,要了解清楚该单位的基本情况,比如经营资质、法人情况、企业信用等,并了解应聘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面试时确认工作内容后再考虑入职,避免入了虚假信息的“坑”,出现入职后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信息不符的情况。警惕“高薪”“日结”“无学历要求”等诱惑性宣导,以免误入有问题的公司,甚至陷入从事非法集资、传销甚至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司。
2、在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试用期、薪资待遇、保险福利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一定要询问清楚,获得明确的答复和具体的数据。在面谈之前尽量做好功课,花点时间浏览学习,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个基本的掌握,这样在与企业交流待遇时不至于太被动,帮助自己甄别对方刻意淡化、模糊的内容甚至“霸王条款”。
3、一些企业要求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而且以不交费不能入职的理由强制收费,或许诺入职后归还,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求职中遇到以上情况要坚决拒交,尽快脱离接触,避免自身合法权益被侵犯。初入社会的应届生和对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不熟悉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此类套路。
4、一些企业要求入职时一并提交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重要证件的原件,并给出“公司保管”“办社保”“办工资卡”等理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打工者容易被套路。《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求职者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坚决拒绝,扣留证件原件的行为多伴随着诈骗、强制劳动等违法活动,正规的企业往往仅要求提供复印件,其目的是审核求职者身份,或通过原件审核身份后主动交还。求职者发觉证件迟迟不归还,甚至对方借扣押证件要求交钱时,须把证件要回来,无果的情况下要及时报警。
5、在求职过程中,大家要有“隐私保护”的意识,尤其在网络求职中要多加注意。曾经有权威媒体披露过部分网络招聘平台,包括一些头部平台,存在着贩卖求职者信息的违法违规操作,导致简历信息外泄,求职者进而被各类中介电话和广告推销“缠上”。对于此类问题,政府通过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和打击,对求职者个人而言,在网络招聘平台投递简历后要做好简历管理,出现个人信息外泄的情况时认真回溯,找到泄露源头,联络平台予以保护,涉及到权益损失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